想象在广袤的矿山深处,矿石经过选矿厂的处理,有价值的精矿被提取出来,剩下的废渣——尾矿,该如何处理呢?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尾矿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场所,实际上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它们是矿山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负责妥善堆存这些看似无用的废料。但你可能不知道,尾矿库的堆存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尾矿库堆存方式的奥秘,看看它们是如何在矿山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在深入了解各种堆存方式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尾矿库的基本概念。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它们通常由尾矿堆存系统、尾矿库排洪系统、尾矿库回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这些系统共同作用,确保尾矿的安全堆存和有效管理。
低浓度堆存,可以说是尾矿库堆存方式中最经典的一种。这种方式是将选矿厂排出的低浓度尾矿浆直接输送到尾矿库堆存。这里的“低浓度”通常指的是尾矿浆浓度低于35%。这种堆存方式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管理方便、运营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低浓度尾矿浆能够自然分级,分级效果一般较好。因此,低浓度堆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采用得最多的尾矿堆存工艺,尤其适用于尾矿水力充填法堆坝。
想象在矿山作业中,选矿厂源源不断地将低浓度尾矿浆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库,这些尾矿浆在库内自然沉淀、分级,最终形成一层层的堆存。这种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毕竟,低浓度尾矿浆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较低,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较小。
如果说低浓度堆存是尾矿库堆存方式中的经典之作,那么高浓度堆存就是其中的高效节能代表。这种方式是将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经浓密机浓缩后再送到尾矿库堆存。高浓度堆存的尾矿浆浓度范围一般为35%~55%。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同时还能减少尾矿的运输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想象在矿山作业中,选矿厂先将尾矿浆浓缩,然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库。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尾矿的利用率,还减少了尾矿的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此外,高浓度堆存还能够减少尾矿库的占地面积,从而降低土地成本。
膏体堆存,是一种相对特殊的高浓度堆存方式。它是指将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经深锥浓密机或其他设备浓缩成膏状,然后再送到尾矿库堆存。膏体堆存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干旱缺水、地域面积大、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区。在这些地区,水资源非常宝贵,而膏体堆存能够有效减少水的使用量,从而保护水资源。
想象在干旱的地区,矿山作业中需要大量用水,而膏体堆存能够有效减少水的使用量,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膏体堆存还能够减少尾矿的运输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干式堆存逐渐成为尾矿库堆存方式中的新选择。干式堆存是指将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经过脱水处理后,再送到尾矿库堆存。干式堆存的优点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尾矿库的危害性。毕竟,尾矿库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其高势能和流动性,而干式堆存能够降低尾矿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尾矿库的安全性。
想象在矿山作业中,选矿厂先将尾矿浆脱水处理,然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库。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尾矿库的安全性,还减少了尾矿对环境的影响。毕竟,干式堆存能够有效减少尾矿的含水量,从而降低尾矿的污染风险。
了解了各种尾矿库堆存方式的特点后,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
山谷型尾矿库是在山谷谷口处筑坝形成的尾矿库。它的特点是初期坝相对较短,坝体工程量较小;后期尾矿堆坝相对较易管理维护,当堆坝较高时,可获得较大的库容;库区纵深较长
X